企业如何管理法律纠纷 |
时间:2014-09-11 11:18:32 来源:公司法律顾问 作者:徐永建 |
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看待企业法律纠纷,对其处理持何种态度,怎样应对法律纠纷,不仅关系个案成败和利益得失,有时会影响企业经营秩序和声誉,甚至关乎企业生死存亡。
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管理者是否只要请专业律师认真处理就可以呢?
笔者认为,对法律纠纷案件进行主动管理刻不容缓,这既是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法律顾问本身的职责所在。
管理法律纠纷案件,是否意味着将追求胜诉作为案件管理的终极目标呢?
笔者认为,案件管理绝不仅仅是为胜诉而管理。企业法律顾问要主动将法律纠纷案件管理置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之中进行考量,将“在基本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谋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视为案件管理的基本原则。而服从和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和当前的中心工作,是法律纠纷案件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案件管理的意义所在。
那么,如何实施法律纠纷案件管理?
除了需要对案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当前的中心工作对案件进行评估,然后确定案件应对策略,并在庭审时全力以赴外,在案件的执行和总结阶段,企业法律顾问也有可发挥的地方。
及时总结提炼企业管理经验
案件的终结不是法律纠纷案件管理的结束。结案后,企业法律顾问还应对纠纷的成因、处理过程进行评析,采取可行措施减少经济损失,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某一法律纠纷案件发生后,企业应对该案的形成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可否通过采取补救措施减少企业损失,或防止损失扩大。
如该案的成因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普遍性,则应立即采取更换、重做、商品召回、合同变更等措施,防止类似纠纷的发生。如该案涉及担保,企业作为担保人承担法律责任后,应行使追偿权,以减少企业损失;如涉及第三方侵权行为,则应提起侵权之诉,使企业损失得到弥补。
在法律纠纷案件成因分析过程中,如发现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包括直接责任人员、领导人员对纠纷的形成和企业损失应负有责任的,应依据企业管理制度、国家法律追究其行政、经济等法律责任。必要的责任追究,利于形成勤勉履职、恪守职业道德的企业文化。
企业法律顾问还应善于从个案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建议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法律层面。就案件处理全过程进行总结,形成并不断完善不同类型法律纠纷案件的应对思路、诉讼策略和法律文书模板;评析案件代理律师能力,组建律师库;了解承办法官或仲裁员的审理风格、习惯等,用以指导同类案件的处理。
具体来说,需要总结的内容可包括某类案件中裁判人员关注的争议焦点、采信的关键证据、支持的权利主张是什么;本企业有利和不利的证据有哪些;争议处理方式的选择是否得当;程序性权利的运用是否实现了服务实体权利及企业利益的目的等。
二是经营管理层面。处理案件必然要全面了解案件所涉及的经营管理行为。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案件的形成并非偶然,案件本身能够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法律顾问应如实揭示其中的风险,提出完善管理建议。如合同文本存在哪些疏漏、产品质量存在何种缺陷、印信管理有无漏洞、担保审查是否全面、资金收付有无风险、交易方式风险控制是否到位、与交易对方或合作方经营往来中信函和文件管理是否规范等。
三是战略层面。有些案件的处理中蕴含着市场变化、竞争对手和国家行业政策等相关信息,企业法律顾问要分析它们对企业产品定位、营销策略、资产并购甚至企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影响,从战略层面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参考。
综上,企业法律纠纷案件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很难避免。案件裁判结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胜诉并非所有案件的最佳结果。对法律纠纷案件实施有效管理,不但可使企业减少损失,而且可以创造价值,使案件处理服从、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最终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